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咖说 > 聊市场 >

业内专家:新能源汽车火爆背后隐藏担忧

时间:2018-05-10 16:33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日前,特斯拉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净亏损为7.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3.97亿美元相比几乎翻倍。财报公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大跌5.3%。根据彭博社数据统计,特斯拉平均每分钟烧钱6500美元,如果不进行额外融资,这家公司难以撑过今年。同时4月底,特斯拉债券再遭下调评级,被两家大型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评为“垃圾”债券。市场普遍担心特斯拉持续烧钱可能导致其现金流紧张,面临破产。不过CEO马斯克仍然坚称:“特斯拉没有融资计划。”
       
       特斯拉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张媛:特斯拉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明星企业,但是创新非常艰难,它一路烧钱一路发展一路出名,如何来看待它近期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评级机构下调它的信用评级,包括彭博社的消息,你认为它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资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逐渐失去耐心
 
       赵英:问题是两方面,第一作为特斯拉高烧钱、高投入、高风险这种经营模式的企业,它的产品不错,而且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而言,全球再造的新企业,发展也是不错。但问题是产业化进程和资本市场对它的耐心、容忍,可能产生不同步,对它来说造成威胁。
    
       特斯拉成长周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来者,它有一段是忍受新能源汽车不成熟和开拓的这种风险和成本。如果特斯拉能熬过,资本市场对它的容忍度,它产业化的进程,它作为先行者的好日子就来了,如果熬不到,在这阶段是它很危险的地方。
       
       马斯克在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方面准备不足
 
       赵英:第二,马斯克遇到的一个自身问题,作为一个高技术、高风险为特征的高技术企业,在向传统的汽车经营生产转型这一关跨越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因为model 3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不是小众化的,这时候要盈利,突然发现在生产供应链的保证上,质量保证上,甚至产能,生产线的组织上,实际上他和传统企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但是马斯克又没有做好准备,因为他原来准备用开始这种高档特斯拉的生产,柔性生产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自有汽车工业以来就有一条规律,你一定是专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你才能通过规模经济来赚钱,那马斯克到这个阶段,他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当时他没有想到的特斯拉远没到破产边缘 最坏可能是被收购田永秋:特斯拉应该远远没有到破产的边缘,并不像一些资本市场所吹嘘的那样,其实我们知道特斯拉破产的概念已经有两年到三年的历史。现在特斯拉碰到的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问题,比如生产线的一些问题。其实把它细分来看,它的问题是在现有时代的要求下,互联网的这些车,在车里面的创新机制,车联网,无人驾驶,这些东西是前所未有的,一些新的技术整合到汽车身上来。所以在探索新的领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
    
       这时传统的汽车势力,有一些资金的势力,有一些生产的经验,但是对于新领域探索,仍然没有经验,特斯拉爆发出这些问题来讲,对于整个行业是一个好事情。个人有一个观点,倒不是说它破产,将来如果到某一天熬不过去的时候,很可能被其他家并购,这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互联网造车依旧要遵循制造业规律
    
       赵英:最后支持特斯拉成功,还是要按照制造业企业规律,第一把产品制造出来,第二在汽车行业大批量生产,保证可靠性,保证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推到市场。
 
       从资本生存程度上来说,在美国这种高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中,马斯克的整体企业,对资本的魅力和吸引程度并没有减弱。他不一定从企业家和市场角度考虑问题,目前遇上这些挫折,可能逼着他走一条接近被市场和金融投资者接受的路径。

       特斯拉仍是汽车“四化”领头羊
    
       田永秋:这只是特斯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坎。我始终相信,特斯拉代表的汽车“四化”,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其他企业现在还只是一个跟随者,并没有领先。所以它在领先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逐渐在得到一些解决。比如100%要求工厂自动化,100%要求无人驾驶达到L3、L4的级别,这些都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的。无论从大众,还是资本市场来讲,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特斯拉要从原有生产模式转轨和调整
 
       赵英:这是特斯拉要从原来的生产模式,比较系统地进行转轨和调整的问题,Model 3准确的定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美国这种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水平最高的汽车市场上,能有那么大订单,说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上的前景是相当好。但马斯卡没有想到由柔性向大批量有这么大的转换空间,所以下一步要面临的是整体上的一个调整,调整也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新能源汽车火爆背后隐藏担忧
  
       近一年来,汽车业朝着新能源、智能出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拥有雄厚技术储备的传统车企,还是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都开始纷纷展现在新能源方面的产品实力和战略布局。然而在火爆市场背后,也有市场人士表示担心,国内新能源车行业虽然获得大量投资,但产能过剩,厂家利润小,同时依赖补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光伏产业。
 
       张媛:国内的新能源车资本热炒,各种概念也特别多,怎么来看,是不是特斯拉所面临的坎,它们一个不能少?
    
       国内新能源汽车和特斯拉至少有十年差距
    
       赵英:肯定是这样,甚至它们现在还没到面临特斯拉这种坎的阶段,还早。因为首先要拿出来扎扎实实的、性价比很高的、被市场所接受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次北京车展有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据说很快要推向市场,但其实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第一步先是针对确实的市场,能够推出性价比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第二步批量生产。国内新能源汽车至少和特斯拉要有十年的差距,在产业化角度。
 
       但特斯拉遇到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企业遇到的一点不会少,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特斯拉和国内所谓新势力造车企业最大区别,所有核心技术不仅是它首创,而且是它自己掌握,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不是这样,所以从特斯拉角度,国内新势力造车要充分借鉴,其实面临的坎,比特斯拉目前还要艰巨得多。
    
       国内造车新势力有自身后发优势
    
       田永秋:中国新势力造车起步稍晚一些,他们有一些后发优势。不排除像特斯拉面临到的问题它们也会遇到,但这些人都很聪明,最简单例子,像生产,特斯拉是自己来生产,到现在为止大概五年的生产经验。对于这些造车新势力来讲,他们意识到,没有足够的经验怎么办?他们又想把产品迅速推向市场,采取像代工这种形式,找一些有经验的汽车企业,帮他们做这个事情,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
    
        从汽车工业历史看 “代工”模式走不通
    
       赵英: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代工”这条路从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看,基本上走不通。没有任何一个主力汽车厂,或者有心在汽车厂上成大事的汽车主机生产企业,把自己的主力产品包给另外一家。有两个门槛跨不过去:生产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谁来操纵?再有,万一砸了牌子算谁的?还有第三双方协调。
 
       所谓“代工”,其实双方都是三心二意。新势力的考虑是轻资产,不冒风险,老势力传统车厂,反正也不冒风险,富裕的给装,另外在中间学习。这些都和汽车要求很严密的、统一的指挥体系,和生产供应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规律相悖。
 
       “代工”是权宜之计 把产品迅速推向市场
 
       田永秋:这些造车新势力,并不是完全抛开原来路子,即使“代工”形式也不是完全交给别人,什么都不管。目前看到大概有6、7家公司,造车新势力已经签了“代工”协议,并且像蔚来已经推出产品。他们是站在稍微更高的层面看,将来汽车是一个终端,制造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虽然制造汽车和制造手机,不是一个层面,但它毕竟是一个制造,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地方值得肯定。
       
       他们意识到从特斯拉企业来看,制造是短板,不可否认,但它目前要想把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必须得找一个企业帮它弥补短板,长期来讲从汽车行业100年发展历程来看,确实自己控制是最核心的,所以短期他们通过“代工”帮他们解决迅速推向市场的问题,长期来讲还是要自己来建,这是肯定的。
 
       张媛:现在是汽车领域当中的新势力和传统工业巨头之间的融合交汇点,究竟下一步会怎么发展,如何来看下一步的发展以及融合的态势?
 
       怎么看未来汽车产业融合趋势?
 
       赵英:八个字,不分新旧,无问西东。不分新旧什么意思?新能源汽车现在面临着很多传统汽车企业遇到的同样问题,传统汽车也在迅速地自我蜕变,自我迭代。比如新能源汽车很多设计方法、思路,传统汽车都在学,由于它有自己既有的制造基础,可能学完以后,可操作性更强。
 
       为什么叫无问西东?在大变革时期,不能一概而论,哪种路一定好,哪种路一定走不通,要允许尝试,允许失败,也允许灭亡。在这中间肯定有崛起的势力,现在对新东西不要轻易否定,对传统东西要在新的时代予以改造。随着新势力发展的产业化,随着旧势力看到新的产业革命的趋势,实际上是在交叉汇流的。(本期嘉宾:赵英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永秋 汽车行业分析师)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 代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