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瑞科技:动力电池回收必须撕掉“收破烂”的标签!2025GPRC参会企业介绍
时间:2025-08-06 10:18 作者:子蕊
在“2025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峰会暨第十三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会议”召开前夕,我们特邀了数位业内知名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参与深度访谈,这些先锋企业的决策者们,作为产业链的引领者,分享了他们在规范化发展、技术突破和循环经济生态构建上的前沿洞见。 本合集不仅是一次权威观点的荟萃,更是峰会的序章。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共同探索绿色循环的未来路径,期待与您在峰会现场携手推动这场产业变革。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却陷入困局——“面粉比面包贵”的价格倒挂、小作坊的无序竞争、环保成本的沉重负担……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深度探讨、多方链接合作,将有助于全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技术创新突破以及绿色循环经济生态的构建 。 峰会前夕,促进会采访到了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焦亚伟。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这个行业,绝不能等同于‘收破烂’。” 十年磨剑:天津基地的破局样本 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巴特瑞科技厂区里,没有刺鼻烟雾,只有机械臂在密闭车间精准作业。“我们2013年研发退役锂电池免放电拆解技术(FDR)时,行业还在争论要不要回收。”焦亚伟介绍说,这项核心技术可避免传统放电工序60%的能耗,通过物理法直接分离金属箔材与活性物质,铜铝回收率高达95%以上。 2021年,巴特瑞投资2.8亿元的京津冀动力电池回收示范项目投产,成为国内首个万吨级FDR商业化基地。在拆解车间,退役电池包经精细化拆解后通过精密破碎分选出黑粉、铜箔、铝壳等材料。“每吨电池可回收100公斤左右碳酸锂当量,再生材料纯度与矿提产品相当。”据焦亚伟介绍,其再生碳酸锂已通过天津本地正极材料厂商认证,实现“天津产-天津用”的闭环。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该项目投产至今累计处理电池1.2万吨,相当于减少原生矿产开采4.8万吨。更关键的是,其吨处理成本比湿法冶金降低35%,为破解“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的困局撕开一道缺口。 行业迷思:谁在为“变废为宝”买单? 亮眼数据背后,焦亚伟却道出残酷现实,近年来公司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按碳酸锂现价倒算回收价,小作坊省去环保成本压价抢货,我们只能在盈亏线挣扎。”根据相关统计核算,合规企业每吨环保投入超800元,小作坊仅需30元;正规拆解线投资数亿元,土法酸洗设备成本不到百万。 这种扭曲源于认知错位。“去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小作坊污染时,我特别强调‘变废为宝’是个危险口号。”焦亚伟认为,变废为宝并非魔术,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与成本支撑。现实却是:废电池持有者往往按“宝”的价格倒算价值,导致回收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小作坊凭借极低的成本(仅需300万即可运作)与规范企业(投资近3亿)争抢资源,使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焦亚伟犀利指出:“变废为宝”的宣传存在根本错误。它掩盖了资源转化需要付出真实成本的事实,扭曲了产业链应有的价值梯度。当废料价格被不合理推高,整个回收链条的可持续性便岌岌可危。 “合资车企要求供应商相当部分材料来自再生资源,但国内缺少类似欧盟电池法的强制约束。”他提及4月北京某闭门会上的见闻:当合资车企代表强调碳足迹管控时,国内同行更关心“环保溢价谁来承担”。 破局之道:构建区域循环的“天津范式” 面对困局,焦亚伟提出“三高三低”技术战略。“三高”即高收益、高品质、高价值;“三低”则为:低排放、低碳、低成本。要改变当前把废旧电池当作材料回收的错误做法,必须形成产业链的循环,实现精细化、高值化,提高行业的技术门槛和壁垒,构建稳固的价值链。 具体而言,焦亚伟认为,企业可从技术工艺和单体项目入手,打造示范项目,实现真正的资源化利用,形成无废工厂,确保回收材料能顺畅地向下游流动,实现有效衔接。 但仅靠技术创新远远不够。他强调,政策与模式创新必须双轮驱动。政策需“落地”而非“悬浮”:国家层面制定方向后,省一级必须出台量化细则(如明确区域电池退役量、强制碳减排放量等),并与低碳考核挂钩,压实责任。 在天津地区巴特瑞的构想正在落地:这里聚集了力神电池、贝特瑞、一汽丰田等企业,形成“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回收再生-材料企业”的产业链条。“我们测算过,京津冀退役电池2030年将达4-5万吨,足够支撑5个万吨级基地。”焦亚伟建议借力电池ID系统,通过区块链追溯区域内电池全生命周期,“让每块电池的碳积分可量化交易”。 未来期许:凝聚精耕细作的共识 焦亚伟坚定地看好电池回收行业的未来。他指出,尽管当前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但这只是阶段性的,不会长久持续。随着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这一专注于资源循环的央企在天津注册设立,国家在宏观层面大力推动资源循环的决心愈发彰显。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来看,保障资源供应、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至关重要;从低碳发展层面而言,电池回收作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呼吁业界凝聚共识:“只有当环保低碳成本被正视,技术价值被认可,区域协作被践行,电池回收才能真正撕掉‘收破烂’的标签,成为支撑新能源战略的绿色引擎。” 焦亚伟已确认参加8月30-31日,在深圳召开的2025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峰会暨第十三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会议。对于即将召开的峰会,焦亚伟满怀期待。他希望通过参会,聆听行业内的新声音、新思路和新想法,与同行们展开深入的头脑风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为行业发展探索新的模式和方向。同时,他也期待能在会议中了解到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动态,通过行业内的交流合作,挖掘潜在的合作机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促使行业形成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下,电池回收行业作为其重要的配套产业,肩负着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任。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在行业内的深耕细作,已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而焦亚伟的观点和期待,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方向。相信在众多企业的共同努力和行业各方的协同推进下,电池回收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强大力量。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子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