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动态 >

深圳新能源汽车促进会推动技能培训出海,中国新能源技术惊艳泰国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市场掀起“绿色浪潮”,技术服务的出海接力正式开启。10月19日至21日,受泰国ThanachartInsurancePublicCompanyLimited专项委托,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在曼谷重磅开展新能源汽车故障及维修专项培训,30余名来自当地的维修技术人员、高校教师与保险从业者齐聚课堂,沉浸式学习中国硬核技术。这场培训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走出去”的生动实践。

海外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亟待填补

这场培训的落地,正是东南亚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必然结果。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东南亚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中国品牌成为绝对增长引擎,比亚迪、上汽名爵、长城等中国汽车品牌在泰国受到消费者青睐。据有关数据统计,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24年的不足5%跃升至2025年6月的11.9%,超越本田跻身市场第二。

但高速扩张背后,人才缺口成为突出瓶颈。泰国教育部官员岚山·特普蒙德里在近期一场中泰职业教育合作活动上表示:“政府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消费,但能规范开展维修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不专业的维修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次培训正是泰国主动对接中国技术、破解人才困局的关键举措。

深圳新能源汽车促进会的国际化培训实力

作为本次培训的“技术输出方”,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在新能源汽车培训领域展现出领先行业的专业性与国际化水平。作为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基地,在新能源汽车培训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促进会的实力早已历经市场检验。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培训领域的标杆平台,促进会已累计培育超1万名专业人才,形成覆盖“理论教学-实操实训-考核认证”的完整体系。为精准匹配泰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实际需求,促进会在课程设计上进行了定制化安排。本次课程采用“理论+实操”双轨模式:从高压联锁的核心原理切入,深入解析电池包高压互锁故障的诊断流程,手把手传授动力电池冷却液排放、SOC 校准等关键技能,并特别设置电池包离线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块——这些内容均紧扣泰国本地市场在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突出实战导向,约 80% 课时为实操训练。

 
编辑

值得一提的是,促进会的双语教学团队全程授课,教师均具备10年以上新能源汽车维修经验,既能用专业术语拆解技术原理,又能通过实操演示化解语言障碍。为国际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老师的讲解太实用了,电池故障诊断流程比我们之前学的更系统!”培训现场,一位泰国高校教师的感慨道出了学员心声。三天课程中,从故障代码解读到实车检测操作,学员们围绕真实案例反复演练,不少人在实操考核中已能独立完成电池包基础故障排查。这种“即学即用”的培训效果,印证了中国新能源维修技术的成熟度与适配性。

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出海”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对泰国而言,这些培训将助力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泰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合作将为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培训结束后,参训的泰国技术人员已经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他们将把学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构建以中国维修技术标准引领下的泰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体系。

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与技术正随着中国商品输出海外。从整车出口到技术输出,这场曼谷培训正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升级”的生动注脚。促进会此次成功承接国际培训,不仅填补了泰国新能源维修人才的缺口,更为中国维修保养技术标准走向海外树立了典范。

 
编辑

正如证券时报在分析中国车企东盟布局时指出的:“标准的输出比产品的输出更重要,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导权”。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容,尤其是在东南亚及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依托其超过万名人才培育的经验平台,正积极迎接更多国际培训委托。目前,中东的企业已在考虑与促进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未来培训范围还将进一步拓展至东南亚、中东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助力更多新兴市场培育本土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人才。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正通过职业教育合作,既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也为中国标准“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