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锂-氧电池反应机理研究获进展

时间:2017-09-27 08:56来源:中科院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锂-氧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理论比能量,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锂-氧电池表现为循环稳定性较差,这归因于氧还原物种(O2−,LiO2和Li2O2)和电池组件(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若要消除这些副反应,需要从本质上理解氧还原物种的化学性质。O2−和Li2O2已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得较为透彻,而LiO2由于在常规实验条件下不易获得,因此其化学性质尚不清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彭章泉团队,报道了一种在液氨(-78℃)中合成LiO2的方法,比较了O2−,LiO2和Li2O2在液氨中的化学反应性,首次从实验上证明LiO2是锂-氧电池中反应活性最高的氧还原物种,并从理论上给出了LiO2在液氨中的反应机制。同时,证明LiO2中间产物的存在时间越短,锂-氧电池的可逆性越高。研究工作以LiO2:Cryosynthesis and Chemical/Electrochemical Reactivities为题,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基于对锂-氧电池氧还原反应中间产物化学性质的理解,研究团队开发了具有高度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的Hexamethylphosphoramide电解液体系,与目前的醚类电解液相比,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研究工作以A High-Performance Li-O2 Battery with a Strongly Solvating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Electrolyteand a LiPON-Protected Lithium Anode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a)液氨中合成LiO2的现场拉曼光谱数据(b)液氨中合成的LiO2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产生N2的质谱数据(c-e)液氨中LiO2最终转变为LiOH和LiOH•H2O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研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