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企业 >

宁德时代IPO在即,曾毓群“暴富”之后难题待解

时间:2017-12-12 12:46来源:牛车网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12月4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11批)》,本批次推荐目录中,共有24家电池企业为79款新能源客车提供配套。而宁德时代继续领衔榜首,为近40款车型配套动力电池,几乎已成一家独大。
 
  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宁德时代也正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新星”。11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宁德时代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按照其每股60元的价位计算,宁德时代估值将达到1300亿元,紧逼大多数整车企业的市值,直追“创业板市值第一”。
 
  兴业证券分析师告诉牛车网:“宁德时代是一家竞争力很强的企业,60元每股的价位并不高,以宁德时代的规模,它报主板、创业板都可以,只是后者估值会更高一些,新型的行业也都喜欢报创业板。”
 
  然而与其辉煌的业绩相比,宁德时代在宣传上却十分低调,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12月,那么这家仅仅成立6年的公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
 
  起底宁德时代:从ATL中剥离壮大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和2016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2.19GWh和6.80GWh,连续两年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前三位,仅次于松下电器和比亚迪。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是1968年的中国香港籍人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新能源科技(ATL)总裁兼CEO、董事,TDK株式会社副总裁等职务。
 
 
  而这家ATL公司,则是曾毓群与同伴在1999年创立的制造聚合物锂电池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电池供应商,ATL成立以后,曾毓群购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逐渐让ATL的技术获得了诸多大手机品牌的青睐,其中也包括曾处舆论巅峰的三星Note 7。
 
  2011年,曾毓群开始二次创业,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出来,在福建宁德成立CATL,即宁德时代新能源,业务涵盖材料、电芯设计、电池组、电池包、储能系统等领域。今年前三个季度,宁德时代的全球出货量已超越了比亚迪。
 
  为此,更多人认为宁德时代已严重威胁到了比亚迪储能一哥的位置。但事实上,急切IPO的宁德时代自身也面临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短板。
 
  据招股说明书中数据显示,宁德时代截至2017年6月底,资产总额达408.84亿元,负债总额177.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226.34亿元。然而今年1-6月,宁德时代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10.65%,对于此次上市,宁德时代明确表示“依靠自身经营积累的资金和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面临着现有资金紧张的问题,亟需拓宽融资渠道。”
 
  其次,则是补贴退坡。
 
  事实上,宁德时代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不断变化的新能源政策。中国政府对电池制造业强大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续航里程更远的高端电动车以及更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生产;此外,三星和松下等外国电池制造商一直难以进入补贴名单,一定程度上已被排挤出了中国主流市场。
 
  然而一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原料波动都对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利润产生直接影响。一旦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使得公司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宁德时代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不具优势,会影响上游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
 
  再有,则是锂电池自身困局
 
  一直以来,锂电池目前仍面临很多待解难题,除了电池自身安全性、环保性等质疑,汽车数据工场联合创始人张晓亮认为,锂电池还要面对其他问题:一方面,电池技术距离让EV全面取代普通家用车仍有200%的差距(能量密度大于800Wh/kg,成本低于0.3元/Wh,今天的数字是300Wh/kg以及1元/Wh),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是无法支撑这一目标值。另一方面,全球已探明的锂矿石在支撑EV这件事上并不乐观,甚至比石油会更早耗尽。
 
  因此,以氢能源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太阳能动力等能源也在同步发展,更多人认为氢燃料电池才是未来的终极能源。
 
  一方面是补贴退坡下的成本激增,一方面是电池自身困局下的变革。可以说,在通过IPO解决资金短板后,宁德时代面临的大环境挑战也将真正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