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共享汽车尚难形成规模效应 牌照、充电等难题待突破

时间:2017-09-28 13:33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赵文君 齐中熙
点击:
 

 
  作为城市公共出行的补充,共享汽车正在国内多个城市蓬勃发展。但业内人士认为,行业还处在起步期,共享汽车的“蛋糕”并不容易“啃”。
 
  使用还不太方便
 
  同样顶着共享经济光环,共享汽车能像共享单车一样火吗?
 
  记者目前在北京体验了几家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租赁共享汽车的流程并不复杂,跟共享单车有类似之处。首先手机下载租车APP,按照注册流程填写手机号并上传身份证和驾照照片,经过企业后台审核即可开始使用共享汽车。其基本流程是预约取车—APP解锁—取车成功—还车到网点并充电—确认还车。在预定时APP就会算一笔账,可以选择还车地点,点击确定后就可以打开车门。
 
  在大多数租车平台,租车价格等于基准价加里程价,其中包含交强险、车辆损失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可以按小时租赁、日租,也可以夜租。
 
  租车的流程很方便,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好不好用,首当其冲的就是还车难、充电难等问题。记者在宣武门附近搜索还车点,发现最近的还车点在4公里外。
 
  据了解,目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共享汽车基本都是新能源车,必须要到有充电桩的网点停放。在限购城市如何解决牌照、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如何布局停车网点、新能源车如何解决充电问题,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企业网点扩张,自然也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北汽新能源旗下绿狗租车副总经理范永跃说,共享汽车要发展到共享单车目前的水平,需要一定时间,还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车、停车位、充电桩三位一体;二是网点密集度能让用户方便租车;三是实现异地租还。
 
  应接受必要的市场规制
 
  在共享汽车使用中,用户交通违章处理情况、车辆停放、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费用支付、车厢保洁、预约爽约等信息,都成为困扰用户和企业的现实问题。
 
  为此,交通运输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前不久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专家认为,对于刚刚起步的共享汽车,《指导意见》前瞻性地提出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可以规范种种不合适的预期和行为,引导行业进入良性状态。
 
  比如,为保证实际驾驶人身份识别的真实性。《指导意见》提出,共享汽车要落实承租人身份查验。“与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相比,对共享汽车的法律规定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济大学教授褚大建举例说,前者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和所在企业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后者除了车辆原因与出租企业有关外,驾驶责任应该归之于承租人,所以对汽车分时租赁的承租人要有严格的准入门槛。
 
  “汽车分时租赁给有特殊需要的消费者提供了出行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购买和使用私家车人口的高速增长。”褚大建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汽车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将助推中国城市交通体系进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供给侧变革。
 
  业内专家表示,共享汽车应该接受必要的市场规制,包括车辆投放总数要与市场需求相符、价格不允许违背市场规律、合理分布营业网点等。
 
  尚未迎来爆发式增长
 
  相比网约单车平台进入高集中度阶段,共享汽车还未迎来爆发式增长,甚至还没有一家全国性平台企业。
 
  “共享汽车的发展需要有序进行,不可能像许多风投期望的那样出现火爆行情。”褚大建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一家汽车分时租赁平台能够实现盈利。这些平台企业大多是依靠产业链条得以生存,有的有整车厂背景,有的能给上游产业带来商业价值。
 
  面对看上去很美的共享汽车新业态,平台企业究竟有哪些难处?
 
  首先,共享汽车获取车位成本高,且价格缺乏有效监督。目前,一线城市停车位获取成本居高不下,城区中心平均每个停车位获取月成本超过800元,同时还有部分被承包的停车场,有些甚至对共享汽车平台公司坐地涨价,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
 
  其次,由于共享汽车是多人使用且使用频次较高,导致单个车辆非现场违章次数较多。范永跃建议,将现有的与运营车辆挂钩即“以车定责”,改变为与承租人挂钩即“以人定责”,以租赁合同为依据,从“管车”转变为“管人”。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6300余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九成以上汽车租赁企业拥有车辆数不足50辆,难以实行网络化运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首席专家徐康明表示,从目前来看,国内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共享汽车业务量还远远不够。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现在共享汽车的数量还仅在千位数,未来将有十倍、甚至于百倍的发展潜力,整个行业还处在起步期。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新基建或将推动充电桩加快形成万亿级市场

    新能源充电桩纳入新基建,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2020-03-19 10:16
  • 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 动力电池龙头欲入局充电桩?

    2020年伊始,受“新基建”热度影响,作为七大领域之一的充电桩也水涨船高,相关概念股在3月纷纷飘红。
    2020-03-14 13:51
  • 2018年动力电池与充电桩成为拉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增长保持强势,虽然受汽车整体行业走弱的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下滑,但其比重稳步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核心增长点。
    2019-10-25 12:27
  • “断奶”后的新能源汽车怎么办 充电桩等技术“拦路虎”仍在眼前

    进入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换一辆节能、环保、经济的新能源汽车不知不觉成为都市人群为“绿色”出力的时尚选择。然而,政府补贴开始逐渐减少、2020年将完全取消,充电难、续航短等技术“短板”凸显,又让另一部分消费
    2018-12-04 11:37
  • 红海OR蓝海?看充电桩市场的“围城”内外

    在充电桩领域同样的故事正在上演。国网、南网等大型央企要大力发展充电桩业务,而一些已经进入充电桩领域,憧憬事业前景多么美好的部分民营企业却有不少黯然离场。如果说充电桩市场是座“围城”,我们依稀可见的是,城内企业伤痕累累地离开,城外企
    2018-09-27 10:07
  • 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 充电桩行业“投资潮”变“退市潮”?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正当全球视线都聚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各方势力蜂拥而入时,充电桩却是悬在新能源车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8-09-13 09:32
  • 充电桩行业乱象丛生 车企布局充电基础设施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飞跃式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我国的新能源车产业体系也不断完善,全国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已建成充电桩约66.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约27.5万个,私人充电桩约38.7万个。
    2018-09-10 15:31
  •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进程中,市场到底犯了哪些错?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看似一片繁荣,但实际上在背后隐藏着不少的乱象。高速发展进程中,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多重挑战,无时不刻都在关系着消费者的利益。
    2018-09-07 16:53
  • 尴尬!充电桩屡被鹊巢鸠占

    近日,新能源车车主冼先生开车来到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南路新能源车公共充电桩附近,给该充电桩配套的停车位早已停了一辆蓝牌车。“常常开车过来充电,充电车位没有几次是空闲的,都给(蓝牌车)霸占了。”冼先生无奈地表示。
    2018-08-24 17:11
  • 一文读懂电动汽车充换电模式

    目前,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大量的企业开展探索。就现有的充电模式与换电模式,无关乎哪种更好,两者各自存在优缺点。充电模式的优势是能利用夜间闲暇时间来补充能源,对电池的标准和互换性要求低,能够节约能源。换电模式的优势则是能
    2018-08-24 14:18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