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半年后回头看蔚来,被吐槽的固态技术电池赌对了?

时间:2021-06-28 11:05来源:路咖汽车 作者:黄强
点击:
       一个强调技术创新的时代里,难的并非概念创新,而是概念+落地。
 
       上面这张图,是2021年整个汽车圈子里的热点,蔚来汽车的NIO DAY 2020,李斌展示的蔚来汽车新电池技术。在场的人大多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尽管大屏幕上投屏的是Solid State Battery,但从李斌嘴里说出来的是“固态技术电池”,差别在于,一个是固态电池,技术领域里对这个词有特殊认定,而另一个固态技术电池,可以有不少解读方式。
 
       舆论对蔚来汽车推预研技术,能否履约等等,至少讨论了1个月时间,之后,春节假期来临,回归后,声音变淡。看来,NIO DAY的日期选择,也是精算过的,考虑了传播学的一定规律。
 
       上面扯的太远,之所以谈及固态电池技术的相关话题,因为到了2021年年中,这事儿从舆论多维度“讨伐”,变成了业界大佬们开始谋求推动的方向。
 
       新观点:固态太远,固混是可见未来
 
       如今,是一个汽车新技术爆发的时代,相比此前智能网联因为智能手机生态环境逐渐成形,花费心思将其与车适配不同,目前的汽车新技术同时需要解决硬+软双方面问题。
       传感器行业与固态技术电池行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过,因为本质上的难度(基础材料、基础成本、大规模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固态技术电池行业有着更高的门槛。
 
       探测距离在150米-300米的激光雷达,成本从之前的1000美元以上,目前因为小鹏+大疆、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入局,(海外市场同样有不少正在发展的类似企业),企业数量从之前的几家,快速发展至如今的上百家。
 
       背后的逻辑是,激光雷达的成本下探,因为此前的行业规模化效应以及未来预期均不够,但如今已经开始起势。
 
       固态电池会有同样的局面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从基础材料学科来看,金属元素电池的进度已经停滞数十年,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是进一步去除易反应的电解液,最终让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率提升、使用周期提升,以及,更加安全。
 
       如今的固态电池技术参与者,有超过20家企业,如大众、丰田、本田、宝马、松下等,宝马2017年与Soild Power合作开发固态电池;丰田的技术路线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戴姆勒则与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技术。
 
       行业中,目前纯固态技术电池的技术难题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效率会直接影响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阻抗会上升等。也就是说,尽管实现效果将改变电池行业,但因(导电效率、运行稳定等原因)目前仍处实验室阶段。
 
       同时,在大规模商用层面,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占据着整个三电系统中的高成本份额(较之电机、电控),上下游尚未有大规模配套企业入局时,仅凭几家企业的试探,难以面对高成本、召回压力、后续维修等问题。
 
       于是,目前的现状是,5%-10%的液态比例,固混电池产业,将是同时满足安全、成本、技术的一个好解决方案,也是过渡到纯固态电池之前的好思路。
 
       蔚来是个引子,关于汽车行业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是创意性思维,难度在于,将思维真正完成有效落地。
 
       现如今,固态技术电池相关行业,实际上有个有趣的现象,诸多企业在进行观察,观察蔚来的150kWh固态技术电池包投入应用时,能否真正打开消费者的兴趣。
 
       蔚来的难点在于,更贵更高成本的新电池包,能否真正带来更高的续航里程+充电效率(这点也依托于换电站先期解决),能否更安全,能否带来较之以往真正不同的用车体验,以及更高的安全性。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之后,才能依托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去解决相关的产能、成本降低、技术迭代、标准制定等问题。
 
       当然,一旦蔚来的固态技术电池成了,也并不意味着它会快速走进寻常百姓家,因为企业运营的特殊性。
       目前身处固态技术电池行业的,均为资金充裕体量巨大的巨头级企业-BMW、戴姆勒、大众、丰田等,换言之,小厂没有资格进入其中,因为资本、成本的压力。而对于新势力企业而言,因为有着资本的加持,它们考虑的并非眼前的一系列现状,而是拿到更多的未来能力。同时,对于蔚来而言,它背后有着合肥市+安徽省的支持,以及自身的资本能力与企业储备,较之这个行业中,有颇多不可复制性。
 
       如果蔚来的固态技术电池顺利推出,推出后取得差异性体验结果,促进消费者买单,会直接倒逼豪华车领域弥补自身相关短板,成为新风口。
 
       而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过高的电池成本初期还不可承受,且因为企业层面的进度问题,即便是固态技术电池一炮而红,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命脉也会被牢牢的把握在诸如宁德时代的手里。
 
       写在最后
 
       一切,只是畅想,你我距离此类技术进步,还需等待不少时间。
 
       固态技术电池、固混电池的破局点,目前来看,在于蔚来等企业能否真正刺激起消费者的欲望,并在日后逐渐降低成本,让其成为大众有能力接受的社会型产品。而纯固态电池,短时间内不必期待过多,从流程上来看,它目前无法突破从小到大的路径,即先进入小型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再进入大型化的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蔚来能否履约,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这一行业的转折点。一旦成功转折,真正在2016年实验室里那动人的数据,充电10分钟,续航700公里,也许会在10年内,降临你我身边。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固态电池 蔚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