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闻说 > 市场 >

氢能汽车八大核心技术武汉掌握了六项

时间:2022-04-06 11:12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邓志鹏 王双双
点击:
       氢能,被称作“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是武汉市六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有了国家层面的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的春天来了。”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凭借车谷氢能产业“规模效应”,武汉氢能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武汉是“中国氢都”的有力争夺者。

       “氢能汽车领域,工信部列出的氢能汽车八大核心技术,武汉掌握了其中的六项。目前,武汉氢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2到3年,车谷氢能产业开足马力“加速跑”,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将在武汉强势崛起。
 
       ■ 膜电极产能扩大5至10倍  
   
       向技术垄断国家反向输出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随后,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00家,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0辆,建成加氢站35座以上。
 
       同一时间,位于中国车谷的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963万元的价格成功摘得武汉经开区挂牌地块18336平方米,拟投资2亿元自建厂房,将膜电极的产能扩大5至10倍,有望成为全国最大膜电极生产基地。
 
       作为氢燃料电池的“心脏”——膜电极的产业化水平,掌握着一个地区氢能产业的“命脉”。
 
       由武汉理工大学和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膜电极供应商。公司自主开发的国内首款CCM型膜电极不仅占据国内自主燃料电池市场主要份额,还大批量出口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向技术垄断国家的反向输出,并于2019年在武汉经开区投产首条自动化膜电极生产线。

       “目前年产能约2万平方米膜电极,拿地后准备建设1万平方米的厂房,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0万至2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底投产。”田明星说,公司生产的膜电极未来两个月的订单已经全部排满,今年前6个月的产值将超过去年全年。扩产后人员规模会增加到现有人数的3倍,年产值冲刺10亿元至20亿元。

       ■ 质子交换膜产能处在爬坡阶段
 
       达产后可满足2万辆氢燃料电池车需求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去年底投产的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目前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该产线的投产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2020年7月,国家电投集团在武汉经开区注册成立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国家电投集团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其中,年产30万平方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已经率先投产。根据规划,到2024年前,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将形成年产1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
 
       “这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现已实现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的应用,接到多家公司采购订单,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燃料电池车的需求。”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说。
 
        ■ 新增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线
 
        雄韬氢能产业园二期加速推进

       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由深圳雄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雄韬氢能武汉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正在按计划加速推进,将新增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线。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企业,雄韬股份已完成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2019年底,投资50亿元的雄韬氢能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动工,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项目孵化。
 
       据了解,雄韬氢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电堆,共有9款产品,全部通过国家强检,并在多款商用车、工程机械领域实现应用,专利数量达到116项,已有300多台搭载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车辆交付并批量投入运营中,总行驶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累计减排1500万公斤。
 
       “雄韬氢能产业园完全投产后可年产膜电极100万片、电堆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可装配10万台氢能汽车整车。”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作为承载武汉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域,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积极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风公司等产、学、研机构,联合武汉理工氢电、康明斯、雄韬氢雄、众宇动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推动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