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上海举办的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上,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宁德时代钠新”正式发布。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表示,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打开了资源边界,夯实了新能源发展的根基。钠电的成熟,加速了“多核时代”的到来。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世纪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坦言:“选择钠离子电池不是走捷径,是突破钠电材料边界的攻坚克难之路。凭借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路人才与资源储备,钠离子电池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即将实现商业化大批量落地。”
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钠新电池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一举达到钠离子电池行业量产最高水平——175Wh/kg,为当前全球钠电最高,比肩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上,钠新电池从材料本征层面消除电池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实现了电池安全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式突破;在绿色环保上,生产每度钠电电池的碳排放,比锂电最高可降低60%。
商业产品属性之外,钠新电池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凭借钠的本征安全和丰富储量,我国将有效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夯实新能源的基础,推动能源利用从“单一资源依赖”迈向“能量自由”。
锂资源仅占地壳的0.0065%,钠资源占地壳的2.74%,钠是锂的421倍。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工程师介绍,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在资源可获得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与不太丰富的锂资源不同,钠元素广泛分布在地壳和海水中。制备钠离子电池的第一步就是海盐开采,然后进行“原盐提纯”,再合成化工工业的基础原料碳酸钠,经过一系列程序,最后做出了冰天雪地不掉电、极端滥用不起火的钠离子电池。“我们正把家家吃过的盐,变成人人走向的路。”
“钠新二字,凝聚着我们对能源本质的重新思考。钠取自然,新生万物。以创新为钥匙,我们正式开启钠电产品‘从0到N’的广泛应用,推动能源利用从‘资源依赖’迈向‘能源平权’,重构世界能源的版图。通过对铅酸的全面替代,钠新电池将重新构建绿色循环体系,助力环保升级转型。”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CTO高焕表示。
钠新电池主要包含两类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均可实现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适配,重新定义了电池的极限温域。
宁德时代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可在零下40℃的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在仅剩10%SOC(剩余电量)的极端状态下,钠新乘用车电池仍可做到零下40℃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真正做到“极寒低温,一键启动”。
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8年,相较传统铅酸电池平均一年半换一个的频率,全生命周期总成本降低61%。同时,具有全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久置一年可启动等优势。
按照规划,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在一汽解放车型首发。今年12月,宁德时代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也将批量投产。
宁德时代钠新的发布,将对电池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对此,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钠离子电池产品不是新鲜事物,不少厂商都在做,主要客户是卖给储能企业以及两三轮电动汽车企业。目前量产的最大问题是成本较高。磷酸铁锂电池的每瓦时成本约为0.3-0.4元,钠离子电池的每瓦时成本约为0.7-0.8元。钠离子电池成本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倍左右。”
在其看来,成本之外,钠离子电池应用推广的关键问题是大规模量产。2024年被称为钠电池规模化应用元年,全行业大约推广2-3GWh,而今年将会加速。
“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约为60 Wh/kg。钠离子电池最低在110Wh/kg-120Wh/kg,而宁德时代钠新此次公布的是175Wh/kg,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上,钠离子电池比铅酸电池长。成本摊薄下来,也会更便宜。”于清教说,“钠离子电池的规模量产,将对铅酸电池产生较大影响。钠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也将加快。”
开源证券分析师殷晟路则认为,虽然钠离子电池当前成本相较锂电池仍然高一些,但低温性能、安全性等相对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势,有望在北方寒冷使用场景下率先落地。
根据 Marketsand Markets 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为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2亿美元,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5%,保持较高增速。钠离子电池具备成本效益高、低温性能好的优势,拥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钠新电池之外,在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上,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两大产品亦悉数发布。其中,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电电增程”技术,发布了钠-铁双核电池、铁-铁双核电池、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三种跨化学体系的双核解决方案,同时,凭借宁德时代创新研发的自生成负极技术,实现了综合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凭借峰值12C充电倍率,再次刷新全球超充纪录。在材料体系和技术布局上,从锂离子、钠离子,到凝聚态、固态电池,宁德时代已覆盖所有主流电化学路线。
“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将加速,多核技术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同时,也会大大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曾毓群预测。
珠海银隆开启A股IPO冲刺 已办理辅导备案登记2017-05-22 18: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