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背后的锂电棋局

时间:2025-10-28 09:57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2025年10月20日,江阴市梅园大街618号的火光让“吉利太子爷”李星星再度陷入舆论焦点。据无锡市应急管理局通报,澄星股份该厂区一辆黄磷罐车因第三方操作人员违规作业导致泄漏自燃,过火面积8平方米,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工厂已被责令停产整改至11月20日。这场看似偶然的安全事故,却牵出李星星操盘下澄星股份与吉利锂电帝国的深度绑定,折射出传统磷化工巨头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的特殊价值。

编辑

火灾事件:老厂停产背后的产业转型阵痛

此次起火的澄星股份江阴工厂并非普通生产基地,而是这家老牌磷化工企业的核心厂区之一。根据公司公告,该厂区正处于搬迁过渡期,原计划即将停产,目前库存的磷酸和磷酸盐可保障订单交付,若出现缺口则由广西钦州工厂承接产能。这一应对机制凸显了澄星股份在李星星主导下的产能布局调整成效——通过跨区域产能调配化解单点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工厂并非首次陷入停产风波。2024年因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曾临时停产,且因信息披露不及时被上交所处罚;2021年还因设备检修和市场风险防控暂停生产。此次火灾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暴露出老厂区在安全管理上的短板。澄星股份在公告中承诺将强化隐患排查与人员培训,力争早日复产,但其股价仍在事发当日下跌4.48%,总市值降至66亿元。

从产业属性看,黄磷作为澄星股份的核心产品,具有遇空气自燃的高危特性,其生产运输环节的安全管控始终是行业难题。而这家成立于1994年、1997年上市的磷化工巨头,目前拥有16万吨黄磷、60万吨热法磷酸、12万吨精细磷酸盐产能,并配套磷矿、煤矿及自备电厂,形成的“矿电磷一体化”产业链正是李星星相中它的核心价值。

资本布局:李星星5亿入主的战略深意

澄星股份的控制权变更始于2022年的司法拍卖。彼时深陷债务危机的澄星集团被迫出让股权,李星星通过旗下耀宁科技斥资5.17亿元竞得1.71亿股,以25.78%的持股比例成为实控人。这一收购被业内视为吉利布局锂电上游资源的关键落子,而澄星股份的“起死回生”也印证了这一战略价值。

李星星入主后迅速推动整改,解决了原大股东35.85亿元资金占用问题,恢复公司治理秩序,使澄星股份在2024年6月成功“摘帽”退市风险警示。经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达45.38亿元的历史高点,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营收17.76亿元、归母净利润1856.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85%和211.08%。这种业绩反弹,与磷化工产品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增长密切相关。

核心逻辑在于黄磷与固态电池的深度绑定。据行业测算,全固态电池关键原料五硫化二磷需由超纯黄磷合成,1GWh固态电池约消耗450吨黄磷,若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产能达500GWh,将新增22万吨黄磷需求。而澄星股份16万吨的黄磷年产能,恰好能为吉利的固态电池研发提供稳定原料支撑,这种产业链协同正是李星星收购的核心考量。

吉利锂电帝国:从电池制造到资源掌控的全链布局

澄星股份的磷资源只是吉利锂电版图的冰山一角。自2013年成立威睿聚焦电池包集成以来,吉利已构建起覆盖“PACK-电芯-材料-回收”的全产业链体系,仅用十余年便完成从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在下游制造端,吉利的产能布局已形成规模效应。威睿在衢州、杭州等四地设厂,枣庄基地与欣旺达合资年产15万台套电池包,产品供应极氪、沃尔沃等多个品牌;2022年成立的衢州极电规划48GWh电芯产能,可配套84万套电池包;耀宁新能源在盐城、涪陵等地布局的基地中,建湖工厂已实现神盾短刀电池满产,涪陵基地规划产能达18GWh。2025年4月成立的吉曜通行能源,整合八大生产基地后,计划2027年形成70GWh产能规模。

技术研发上,吉利正加速向固态电池赛道冲刺。2023年建成固态电池实验室,2024年完成400Wh/kg能量密度的20AH电芯试制,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搭载。这一进度与澄星股份的磷资源供应形成精准衔接——随着固态电池量产临近,黄磷等关键原料的战略价值将持续提升。

资本运作层面,吉利的整合步伐从未停歇。继4月成立吉曜通行能源统一电池品牌后,10月21日李书福再投10亿元设立吉曜通行控股,进一步强化对电池业务的掌控力。而李星星通过耀宁科技深度参与其中,其控制的澄星股份与吉利锂电板块形成“资源-制造-应用”的闭环,成为集团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

这场江阴工厂的火灾,虽给李星星带来短期麻烦,却意外揭开了吉利锂电布局的深层逻辑。从5.17亿元收购磷化工巨头,到整合70GWh电池产能,再到冲刺固态电池量产,李书福父子正在构建一个从资源端到应用端的完整生态。当400Wh/kg的固态电池在2026年驶下生产线时,澄星股份的黄磷产能或许将成为这场新能源竞赛中最关键的“粮草”储备。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 深度解析:电池C率!

    编辑 1. C率全称 C率全称是充放电倍率,表示电池充放电的电流与其额定容量的比值,是衡量电池充放电速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应用场景。 编辑 2. C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C率(C-rate)用于量化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公式为: C率(C-rate)= 充
    2025-10-09 17:25
  • 为什么锂电池的电压是3.7V?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锂电池的电压看似普通,实则隐藏着复杂的电化学原理和材料科学设计。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标称电压大多为3.7V。这一数值并非随意设定,而是由电池材料特性、能量效率和安全需求共同决定的。 一、电压的本质:电极材料的性格差异
    2025-10-16 16:07
  • 锂电池测试里的 “微分双兄弟”:dQ/dV 和 dV/dQ 到底该怎么用?

    做锂电池测试时,工程师常会对着两条形状相似的曲线犯难: dQ/dV和dV/dQ,名字就差个顺序,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人用dQ/dV看老化,有人用dV/dQ查析锂,一旦用反了,不仅分析不出问题,还可能误导后续设计。今天咱们抛开复杂公式,从解决什么问题出发,
    2025-10-11 10:32
  •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EIS) 是什么?有什么用?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是一种通过施加小幅度交流电信号来研究电化学系统动态响应的分析技术。它类似于电化学系统的频率扫描,能够揭示电极界面反应、材料导电性、扩散过程等关键信息,广泛应用于电池、腐蚀防护、
    2025-10-16 09:44
  • 废旧电池回收行业 2025 年全景资讯: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进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退役周期,废旧电池回收已从环保议题升级为关乎资源安全与产业可持续的核心命题。2025 年,在政策加码、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的多重驱动下,我国废旧电池回收行业正经历从粗放生长向规范高效的关键转型,以下从行业现状、政策体系
    2025-10-15 11:28
  • 高薪揽才 + 跨界合作:字节跳动的锂电池战略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一、高薪揽才:构建锂电池研发的 最强大脑 近期,字节跳动在招聘平台发布的 电池研发专家 职位引发行业震动。该岗位开出 4 万 - 7 万元月薪(15 薪制),年薪区间达 60 万 - 105 万元,核心职责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前沿领域的材料
    2025-09-30 08:37
  • 锂电池的SOH(健康状态)指标有哪些?

    锂电池的SOH(健康状态)指标是衡量电池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衰退程度和剩余使用寿命。以下是锂电池SOH的主要指标和相关因素: 一、SOH的主要指标 1.容量指标: 电池容量 是指电池在一次完整充放电循环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电量
    2025-10-10 15:21
  • 固态电池成热点!中科院在固态电池材料实现突破,多家公司透露固态电池新进展

    固态电池 迎来新进展,行业加速迈向量产阶段! 根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的信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固态 锂电池 界面调控新方案,可以实现一体化电极-电解质材料,进而改善电极与电解质界面阻抗大、锂离子传输效率低等问题。 除了科研院所,
    2025-09-29 08:51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