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电池17亿固态电池项目落户江西余干全国多基地布局提速
时间:2025-10-22 09:04 作者:子蕊
10 月 15 日,江西省余干高新区联合黄金埠镇人民政府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三维电池”)正式签约,标志着总投资 17 亿元的年产 2GWh 固态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正式落地。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余干高新区在高端固态电池研发与制造领域的空白,更成为三维电池加速全国产能布局的关键落子,折射出国内固态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提速信号。
核心项目落地:17 亿投资构建 “研发 + 制造” 综合体
据 “余干高新区” 消息,此次签约的固态电池项目规划体系完备,涵盖固态电池研发中心、现代化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三大核心板块。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GWh 固态电池的生产能力,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固态电池产业支点。从产业价值来看,该项目不仅能直接带动当地就业岗位增加,还将推动余干县汽摩配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联动发展,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注入动力。
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三维电池的基本盘清晰可查。企查查显示,公司成立于 2024 年 12 月,法定代表人为王昊,注册资本 3.6 亿元,业务版图覆盖电池制造、电子专用材料生产、储能技术服务等全链条环节,尤其在固态电池核心领域布局深入。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技术研发上展现出明确规划,计划每年将不低于项目年营业收入 5.2% 的资金投入研发,以保障产品性能处于行业前列。
股权架构与资本背景:双股东支撑产业扩张
三维电池的股权结构显示其背后有明确的资本与产业力量支撑。公司由国瑞供应链公司和三维国恒(陕西)电池能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 70% 和 30%,其中国瑞供应链还持有三维国恒 20% 的股权,形成深度绑定的持股关系。尽管公开信息中 “国瑞供应链” 存在多个主体,但从股权占比看,其作为主要投资方,为三维电池的项目扩张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
这种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模式,为三维电池快速启动多地项目奠定了基础。相较于传统电池企业,成立仅 10 个月的三维电池能密集落子重大项目,背后的股东资源协同效应尤为关键。其经营范围中涵盖的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业务,也与固态电池生产形成上下游协同,展现出全产业链布局的意图。
全国布局提速:三省落子形成 4GWh 产能矩阵
余干项目并非孤例,而是三维电池全国产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维科网锂电披露,此前公司已与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签约,投资 10 亿元建设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规划总占地 70 亩,建筑面积 10.2 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 6 亿元,二期投资 4 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全部建成后将新增 1GWh 固态锂电池产能,且明确采用第四代智能化生产标准。
在华南地区,三维电池的布局同样稳步推进。其全资子公司三维(龙岩)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在福建龙岩布局的年产 1GWh 固态锂电池项目,已于 2025 年 6 月完成环评审批,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据 SMM 分析统计,截至目前三维电池在江西、河北、福建三地的项目总投资已超 32 亿元,规划总产能达 4GWh,形成覆盖华东、华北、华南的产能布局雏形。
产业意义:固态电池规模化进程加速
三维电池的密集布局,发生在国内固态电池产业从技术研发向量产过渡的关键期。当前,宁德时代、屹锂新能源等企业均在固态电池领域加速突破,而三维电池通过多基地同步推进的模式,有望在产能释放上抢占先机。余干项目作为其规模最大的单笔投资,不仅能依托江西在锂电材料领域的产业基础降低成本,更能借助长三角的市场辐射能力快速对接下游需求。
对余干高新区而言,该项目的落地则实现了高端新能源产业的 “零突破”。依托项目建设的研发中心与智能制造基地,当地有望吸引固态电池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从行业视角看,三维电池的扩张轨迹印证了固态电池产业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生产的趋势,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子蕊) |

- 上一篇:全球单机规模最大光热发电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建设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