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星闻 >

高性能团队如何炼成?记江冶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时间:2022-04-15 08:52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王超
点击:
江冶科技创新团队技术骨干在一起探讨技术难题。(记者 李新辉 摄)
 
       这些天,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冶”)董事长吴光辉忙并快乐着——企业开发的废旧铅酸电池、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高效循环利用系列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订单不断;公司筹建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示范线项目也走上正轨。
 
       去年,这家位于毛主席家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萎缩,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不仅实现逆势增长,而且在抢占产业链高端的国内国际市场方面稳步推进。
 
       江冶何以逆势而上?吴光辉脱口而出:“我们的经营之策始终坚定——紧跟国家战略,把握产业机遇,持续推进技术和产品创新。”
 
       事实上,江冶11年前就已开启这一转型过程。它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等举措,跃升为国内一流的废旧铅酸电池、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企业。同时,江冶每年投入千万元资金,进行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研发。“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遗余力。”吴光辉告诉我们。
                                                                                   
       拒绝“天价” 造中国人自己的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铅蓄电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每年的铅蓄电池理论报废量超过600万吨以上。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国废旧电池回收行业理念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低,废旧电池年回收率只有2%。
 
       2011年,随着一纸《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的通知》,一场“肃铅风暴”在全国刮起,当年全国就有1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被勒令停产。
 
       这场“刮骨疗伤”式的整顿,将刚成立2年的江冶推向了十字路口。踌躇徘徊之际,一台高价从意大利进口的废旧铅酸电源分离系统设备,触碰了吴光辉敏感的神经。
 
       当时,只有美国和意大利能生产这种废旧铅酸电源分离系统设备,且售价高昂。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国内部分企业曾想向其“取经”,但国外同行却连捂带盖,这让大家特别窝火。
 
       “我们国家连原子弹都能造出来,偏偏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设备造不出来?”也许是出身军工企业的缘故,吴光辉身上自带一股“不服输”的劲,“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样能做到,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自主创新
 
       跻身国际领先地位
 
       设计之初,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
 
       “再生铅循环装备要用什么设备、怎么布局、怎么控制运转、运行后有什么问题,我们统统没概念,所有细节都要一一设计。”江冶总工程师王振云告诉我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吴光辉带着王振云等人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他们一边分析不同设备的优缺点,一边收集用户需求和建议,誓要研制出满足中国铅电池特点的铅电池拆解设备。
 
       租厂房、借调液压机械工程师、寻找大学合作……在“推倒—重来—再推倒—再重来”中摸爬滚打,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样机在湖南江冶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的图纸上一点点成型。
 
       一次次通宵达旦,一回回推倒重来。2012年2月,第一台“江冶”牌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样机研制成功。当样机装上最后一颗螺丝钉时,吴光辉乐得像个孩子,在车间鼓掌跳了起来。
 
       “我们设计生产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装备,有效实现废旧铅酸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它填补了我国再生铅循环领域装备空白,其性价比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价格。”吴光辉说。
 
       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全套装备的横空出世,就像一个找准了支点的杠杆。它不但帮助江冶撬动了国内再生铅循环利用生态圈,还为其撬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这家过去在别人眼里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家能独立设计生产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全套技术及装备的企业。
 
       不断超越自我
 
       成为行业领跑者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立志要在再生资源循环技术装备领域干出一番新天地的江冶,在往后发展中一直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从0到1的探索实践。
 
       “行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就是我们科研攻关的切入点。”这是湖南江冶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的座右铭。
 
        例如,针对我国废旧铅酸蓄电池尺寸多样、材质复杂、纤维含量高及国内外破碎分离设备存在的局限性等问题,团队自主研发我国首台套废旧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设备,既解决旧电池的处理回收问题,又使得资源充分利用,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性能指标世界领先,并获得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1项、外观专利16项。
 
        又如,成功研发出碳酸氢铵铅膏预脱硫设备,有效解决脱硫不彻底和反应慢的行业难题,为再生铅行业提供了一项高效、低耗的二氧化硫源头减排技术,系国内首创;研发出大规模高效破碎分选、废铅料高效净化、铅料多组分高效回收熔铸技术和装备,填补国内空白;研发出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不夸张地说,我们的产品在国内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5%。”吴光辉底气十足地告诉我们,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日本、印度、阿塞拜疆、突尼斯、伊朗、泰国、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
 
       凭借科技创新,江冶闯出了新路子,跑出了“加速度”,企业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湖南省“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标杆企业、湖南省名牌产品等“金字招牌”和110项国家专利。近三年,在行业遭遇“寒流”,不少同行亏损经营,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时,企业仍一枝独秀,近三年累计创造销售收入37712.73万元,其中国外销售额2915.5万元。
 
       记者手记——
 
       江冶的变与不变
 
       文/王超
 
       在走访的众多中小企业中,“小巨人”江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家年产值早已突破亿元的企业,江冶本可以加快扩张,但它却不为诱惑动心,始终坚定地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奔跑,不断为社会、消费者创造价值。
 
       外界可能不知,这家平均每年两三个发明专利、每三年上升一个成长台阶的企业,其背后的“硬实力”——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8岁。
 
       “老板对自己很抠门,但对培养人才很大方。”正在湘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湖南江冶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陈彪,是江冶培养的人才之一。他告诉我们,在企业上了两三年班后,他作为储备人才被送入湘潭大学深造。读书期间,工资一分钱不少,企业还替他负责全部学费。“放眼长株潭,以这种超常举措培养人才的企业屈指可数。”陈彪说。
 
       此外,在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江冶哪怕再困难,也从不拖欠员工工资。而企业给予员工的每一分关爱,员工都以十分的工作回报企业。
 
       “青松遇雪枝更挺,枫叶经霜色更浓。”10多年来,无论外部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江冶因为有“武功”傍身,总能在激烈竞争中杀出血路。可以说,江冶的成功是必然的。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锂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