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固态电池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化浪潮。2025年被称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元年”,国内外企业纷纷加速布局,产业化时间表不断提前。
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锂电池中的渗透率约10%,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00亿元。中国政府已将全固态电池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并列纳入重点领域,意味着固态电池已从企业研发项目跃升为国家战略工程。
各国政府已将固态电池视为国家战略竞争的高地。自2020年以来,日本、美国、韩国、欧盟持续推出固态电池产业相关政策,把固态电池产业化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之一。
中国形成了“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的立体化支持体系。2025年,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建设核心,标志着固态电池已从企业研发项目跃升为国家战略工程。
2月,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珠海市发布《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提出到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业集群、2030年实现批量交付以及产业形成初步规模。
上海市发布《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计划到2030年建成覆盖固态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构建产业生态。
固态电池技术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突破。中国企业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中已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采取多元化技术路线策略。
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已相对成熟,和现有电池体系设备兼容度较高,已实现产业化落地。上汽集团推出的名爵MG4半固态安芯版售价9.98万元起,将半固态电池的配置拉入10万元级价格区间。
硫化物全固态路线因其高离子电导率(>10mS/cm)成为众多企业布局的重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主攻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计划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国轩高科在2025年5月宣布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实验线,在材料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提升60%,空气稳定性显著提高。
中科深蓝汇泽独创“刚柔并济”固态电解质材料,解决了固态电池中界面接触阻抗大的行业难题。公司最新研发的65Ah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20Wh/kg,支持3C充电与5C持续高倍率全程放电。
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来自三大领域: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消费者对长续航付费形成10万-15万元溢价,有助于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渗透。测算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需求将达643GWh,2024-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33%。
低空经济领域对固态电池的需求尤为迫切。固态电池的研发投产进度基本决定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的爆发时间。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开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已在深海科考、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商业化突破。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对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也提出了刚性需求。当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相关产品成功应用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上市公司的固态电池“竞赛”持续升温。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超过200家;近4年固态电池行业投扩产规划金额超2000亿元,规划产能超过400GWh。
宁德时代已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主攻硫化物路线,近期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预计2027年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比亚迪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并在2030年将其应用于主流电动车型。公司已提出全固态电池的专利申请,采用交错层叠的设计,使电池具有良好的首效和循环性能。
国轩高科已成功研发车规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计划2025年启动上车验证。公司首条全固态实验线正式贯通,100%线体自主开发,设计产能达0.2GWh。
传统车企也积极布局。长安汽车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支持1500km续航里程,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宝马、奔驰等车企已开启全固态电池路测。
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固态电池的成本问题是制约其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贝特瑞集团研究院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杨成林指出,全固态电芯成本达5元/Wh,运行压力高(全固态电芯运行所需压力在兆帕级)。
技术方面,固态电池的研发之路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固—固界面”的接触性和稳定性更差,离子传输效率相对较低,这是固态电池研发的首要技术难题。
电解质材料的界面稳定性、规模化生产的良品率控制,以及回收体系构建等问题亟待解决。
日本在固态电池专利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在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0万项,以68%的占比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虽然在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量上占比近30%,但从布局市场(专利申请所在国别)来看,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是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约占35%。
行业普遍认为,当前固态电池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验证的关键阶段。预计行业在2025年底进行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年-2027年进行广泛装车试验。
多数企业计划在2027年左右实现小规模量产。宁德时代拟于2027年达到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水平;国轩高科计划2027年固态电池小批量上车实验,2030年实现量产。
未来技术方向已经明确。长期来看,富锂锰基的高能量密度优势突出,有望成为未来的正极材料迭代的主要方向。
电解质体系方面,氧化物体系固态电池发展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硫化物体系固态电池发展上限高,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到2030年,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固态电池开始大规模商用,不仅可以上天,还能入海,应用场景的物理边界被彻底打开,市场空间也会极大扩容。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推进。从国内市场看,半固态电池已迈入产业化阶段,各企业已经开始商业化应用,成为液态向全固态过渡的关键方案。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后大规模应用。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将迎来全面商业化爆发期。
全球竞争格局中,中国凭借快速产业化和成本优势有望在固态电池时代占据主导地位。日本虽在专利数量上领先,但量产进度滞后,成本居高不下。这场电池技术的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利用方式,开启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新能源时代。
在新能源电池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当下,电池制造工程师作为连接 “技术革新” 与 “产业落地” 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助力从业者更好地把握行业机遇,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推出了以 “产业链知识 + 技术实操 + 职业衔接” 为核心的电池制造工程师培训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员深入理解电池制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知识,掌握关键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为学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与行业对接的支持,让学员能够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洞察行业趋势!杨清雨解析《2025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白皮书》,拆解政策、市场与技术破局路径2025-09-08 08:32
|
72 亿美元市场 + 54% 全球份额!王杰三大倡议擘画产业新未来2025-09-04 13:58
|
共筑全球电池循环生态 2025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峰会圆满闭幕2025-09-01 11:39
|
破解退役电池绿色循环密码!北辰循环创新技术方案亮相全球峰会,驱动全球低碳转型2025-08-19 08:38
|
千亿赛道暗战!“国家队”重仓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三大央企联手改写行业规则&2025GPRC全球动力电池回收2025-08-14 08:44
|
2025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峰会暨第十三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会议报到通知2025-08-13 09:26
|
本周新能源资讯汇总2025-08-11 08:36
|
本周热点:宁德时代固态电池量产敲定 钠电氢能双突破引领行业变革2025-08-04 15:14
|
本周新能源电池资讯一览2025-07-15 08:12
|
固态电池 2027 量产元年:中企半固态技术领跑,日韩全固态冲刺下的全球格局重构2025-07-02 08:52
|